去年看到頗長得像是迷你版的Waffle,一開始似乎它們都是以**Q來命名。
但它們似乎都強調自己『我不是鬆餅』。
不過後來又看到有另一個名稱:比利時鬆餅(Belgian Waffle)。
這個好像比較是它的正式名稱。
但以**Q來命名的產品似乎都是強調「純牛奶製作,不加一滴水」。
而比利時鬆餅據朋友查資料是說著重於添加「珍珠糖」。
所以這兩類產品是外表像而已,還是根本就是同一款產品,我就不得而知了。
因為印象中這類產品比一般Waffle更甜,所以本是無興趣嚐嚐。
不過剛好有試吃的機會,時間也配合得上,就試試唄!
來到的是一中街商圈的維特比利時鬆餅。
根據店家的品牌介紹:
維特Witte當初有這名子的概念來自於期待等待的意思,
希望大家都吃到現烤鬆餅的幸福滋味,
Witte諧音Wait(等待)美食是值得等待的!
就猶如比利時鬆餅得來不易,起初揉麵團也需要等待
要揉上一小時揉到出筋,揉好還是需要等待
因為天然酵母需要發酵時間要等上兩小時.
我想根據以上介紹,就難怪它會比一般Waffle貴了。
單純無加料的Belgian Waffle,不過一個拳頭般大小,就賣39元。
交大小木屋的原味Waffle才25元,鹹鬆餅的價格也不過35元起跳。
不過雖然Belgian Waffle與Waffle都是鬆餅,不過它們的口感卻是截然不同。
Belgian Waffle雖有鹹口味,但與甜口味的種類有懸殊的差距。(詳見菜單。)
甜口味有將料直接加入麵團中去烤製,也可以加奶油(10)、加冰淇淋(20)。
Belgian Waffle並非熟悉的鬆軟口感,而是蠻紮實脆口的另類口感。
搭上明治冰淇淋(有香草、抹茶、草莓起司、巧克力碎片)一起吃,頗合宜。
可使用刀叉把鬆餅切塊,再將冰淇淋抹平於鬆餅上方後入口,是優雅的吃法。
也可以戴上透明手套,把鬆餅送到嘴邊豪邁地咬上一大口,。
Belgian Waffle可以單吃,也可以加料,或直接點搭配好的鮮奶油列日鬆餅。
香蕉巧克力列日沃夫(70)是原味Belgian Waffle上鋪新鮮的香蕉切片,香蕉上再擠上鮮奶油,然後再灑上杏仁片、巧克力碎粒後再淋上巧克力醬。
看起來就是十分誘人可口。
吃起來的口感也很豐富,。
但比起Belgian Waffle,沒想到的是維特的飲品更令我著迷。
明治的抹茶冰淇淋十分濃郁,而店家的抹茶拿鐵(M:65)也很令人驚豔。
上層有抹茶粉為裝飾,雖說最後一口有抹茶粉的粉狀口感,但絕大部分是香濃順口的。
拿鐵(M:69)點的是無糖的,但應該是牛奶讓溫醇的咖啡中帶著微微的香甜味。
是讓人一聞,就不自覺先喝下一大口。(上圖是已經喝過的,。)
所以比起Belgian Waffle,我更推維特的拿鐵飲品,。
---------------
台中市北區一中街241號
04-22299080 15:00~22:00
www.wittesb.com.tw
www.facebook.com/wittesb
● ╲●╱ ● ╲●╱ 我不是食神,說的只是我的所見、所聞、所嚐。
/█╲ █ <█> █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,如果說的與你感受的不同,
╳ (( )) ╱ ╲ 請見諒! 如算中肯,就請幫我推推唄!▂▅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