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寫於2008.07.02,補2016食記於文後:
有一天看到同事拎著兩、三大袋白白圓圓的物品,本來還以為是光復饅頭。
一問之下才知道是關東橋的山東饅頭店的包子。
由於在風E上曾經看過有人推薦過,於是向同事表示深感興趣。
然後就跟上團購囉!
。
只有聽說過好吃,卻不知道到底哪一種產品好吃。
同事憑印象問我,我也就隨意訂了鮮肉包、高麗菜包、筍包、養生小饅頭。
養生小饅頭,果然是小饅頭。
個頭只有饅頭或包子的三分之ㄧ大。
而所謂「養生」的料--枸己、葡萄乾,並沒有令人驚艷。(後來才吃的,因不滿意,故就不補照片囉!)
所以對於這麼一個要價9元的養生產品我並無興趣再次訂購。
不過對於包子,我則是極力推薦喔!
這三種包子相同的特點--「大」。
一開始因為我沒拿到名片,所以肉包、筍包傻傻分不清楚。
是以大小來猜--肉包略小於筍包及菜包。
後來才發現紅點有一點、兩點之分。
而拿到名片,原來店家還有三個紅點的香菇菜脯包。
脆筍包(16)吃得出竹筍的鮮脆,而外皮雖有一些乾,但與調味適當的內餡一起吃就不會需要喝水才好下嚥的感覺,讓我很快地就把它消滅了。
鮮肉包(16)之所以比筍包小,是外皮較筍包緊實。
故吃來反而顯得肉餡多到要爆出來了。
肉多怕膩,但加了青蔥的肉餡讓人不會有此感覺。
於是,肉包又很快地消失蹤影。
吃過味道濃郁的肉包,再來一個清爽的高麗菜包(13),真是ㄧ大享受啊!
看到那閃閃發亮的高麗菜了嗎?
本身也是屬於調味較重的菜包,搭配鬆軟厚實的外皮ㄧ起吃,菜香、麵皮香頓時滿溢口腔。
嗯~剛剛說過山東饅頭店的相同特點就是大(每一個都比我的手大),所以請不要輕易學我做ㄧ次吃三個這種瘋狂舉動。
我可是有練過的喔!
(,其實是把它們當午餐吃啦!)
PS:
雖然這家店的店名為「山東饅頭店」,但我吃過的饅頭都SOSO而已。
(香芋饅頭一個要價13元,卻只有一些些芋頭籤混在饅頭裡,感覺很沒料,且饅頭整體的口感偏乾,更讓人沒有購買的欲望。)
難怪同事們之前訂購時,都只有買包子而已。
剛開始吃到新竹的山東饅頭,中央路的山東饅頭創始店是第一間。
但第一顆令我驚艷的卻是關東橋的脆筍包。
不過最常買的卻是對我最方便的馬偕分店。
食品店因離生活圈遠,是最少購買的。
(以上雖然都有掛「山東饅頭」四字為店名,但未必彼此之間有關係。)
(而正莊山東饅頭則是不同風格的店家。)
關東橋店購買的次數僅多於食品店,對它一直保留著美好的記憶。
不過最近這一次大買,有修正印象。
包子一樣很大顆,不過內餡好似就較不飽滿些。
也許因沒之前飽滿,內餡的調味吃來也比印象中的重且油。
之前很愛的脆筍包,從絲狀變為丁狀,看來的醬色也較重,沒之前愛了。
肉包一樣口味變重、內餡醬色變深,雖尚有青蔥點綴其中,但肉餡變少,肉湯卻油,反而吃來較有膩的感覺。
而以往調味重的菜包,由於內餡沒以往多,與包子皮一起吃,反倒較清爽些。
以往沒吃過酸菜包,它偏油了些,我比較愛山東饅頭創始店的雪裡紅包。
至於花捲(上頭左,手持那個),之前也沒吃過,這次買來試試。
嗯~花捲個頭沒有包子大,應該是蔥花有加鹽調味,吃來有淡淡鹹味。
可是蔥花的量不太多,本來包子有內餡,會讓皮偏乾的口感較不明顯這點就反而被突顯出來了。
嗯~雖然它們還是比某些店家的包子好吃,不過對我而言,它真的退步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新竹市光復路一段204號 03-6663018 06:00~20:00 週日公休
買十送ㄧ(此優惠沒有明列,不過就算混搭買,還是有送)
食記不一定會即時寫出, 但若有看到折價優惠、美食節目店家資訊、...... 會寫在fb粉絲頁裡喔! 我不是食神,說的只是我的所見、所聞、所嚐。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,如果說的與你感受的不同, 請見諒! 如算中肯,就請幫我按個讚唄! |